家里最重要的柜子,也是进门第一个柜子——鞋柜。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如果一个房子的户型没有空间做鞋柜,或者说做鞋柜的空间极其有限的话,那将会是非常难受的。鞋柜好不好用,决定了家里进门第一眼的印象。有的人在装修中可能还会在意风水,好的风水首先肯定是干净整洁。进门玄关这一块区域的整洁就跟鞋柜设计是否合理好用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我们来说说鞋柜应该如何设计。
1.鞋柜的尺寸
一般家庭的鞋柜需要做多大?多高?多深?这个就要反过来看家庭需求了,家里有几个人是常住的?有没有家庭成员是鞋子特别多的?平时有没有习惯穿高帮鞋或者大长靴之类的?有没有留鞋盒的习惯?除了需求之外,还得看户型条件如何,有没有条件可以满足需求呢?是需要削减需求还是需要想其他变通的办法?
除非你能做到断舍离,不然的话正常人均鞋子数量大概是10-15双这个水平,鞋柜可以按这个标准参考。标准鞋柜深度是35厘米(不放鞋盒),当然这个深度也可以自己调,量一量家人目前穿的最大鞋子。至于高度和长度,可以尽量做大。如果有条件做到标准深度那自然是最好的,但有时候条件不允许的话,鞋柜也可以做薄的,只是容量会减少。
如果买成品鞋柜的话,就要考虑踢脚线高度的问题,比如有的鞋柜是2个脚的,如果是4个脚的话就会因为踢脚线厚度而不能靠墙。最好用的方案,无异于在进门附近有一个专门的入户花园空间,这样的话不但能解决鞋子的收纳问题,还可以解决婴儿推车的存放,甚至是衣帽间等功能。当然,国内好像这么人性化的户型比较少。
2.鞋柜配套设施
一个好用的鞋柜,除了容量充足之外,最好还要有一些配套设施。就好比房子本身质量和地段之外,周边的配套条件也同样决定了房子好不好贵不贵。还需要有常用鞋留空区、随手置物区、换鞋凳、衣帽钩、灯光、插座、镜子、伞架等等。
底部留空和中部留空现在基本上是鞋柜的标配了,底部留空是为了放拖鞋和常用鞋,中部留空是为了放钥匙等随身小件。虽然说鞋柜最底下放一排鞋子不太美观,但这样才是最方便的,不然每次进门出门都要开鞋柜的话,没有谁能保持这么勤快的好习惯,人都是懒惰的,这是人性,不要尝试挑战人性,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至于换鞋凳的话,如果是鞋柜容量足够的话,可以留出一部分空间做成换鞋凳,换鞋凳和鞋柜一体化。第二种是直接买一个成品的小凳子来做换鞋凳,一般比较适合走廊宽度足够的玄关,当然也可以买个尽量小的凳子不影响过道。第三种是可以用折叠式的小凳子安装在墙上,不用的时候可以收起来。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在鞋柜对面或者附近的墙面装上衣钩。
底部留空的常用鞋区和中部留空的置物区,建议留好灯线,装上T5灯管,这个灯光除了找鞋找东西方便之外,也可以做为玄关区的环境灯光。当然,如果要更科技感一些的话,可以选用智能感应灯,晚上一进门都不用摸开关它就自己亮了,这个感觉就非常棒。如果装修的时候忘了留灯,也可以考虑用充电式的感应灯,也非常方便好用。
鞋柜的中部底部留空区域要不要留插座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考虑,比如给手机充个电,烘鞋器要不要用,扫地机要不要放这里等等。